残雪凝晖冷画屏

看见你,血槽已空

9Crimes红茶:

《Bodzavirág》的灵感来源:一部优秀冷门电影的推荐

又名:《东欧萝莉即正义》(划掉)


BGM:《Bodzavirág》

也许是因为看过的电影太少,我喜欢的电影屈指可数,《千与千寻》,《幽灵公主》,《裂缝》。很难想象一部不到半小时的匈牙利短片电影会精彩到让我同时想起《裂缝》和《放牛班的春天》,心目中这两部经典(当然,也是因为和朋友总是喜欢diss奥斯卡,没想到一个奥斯卡获奖短片真的名副其实)。两周前arts and humanities课上的film review作业,教授给我们放了《Mindenki》(匈牙利语,意为Everybody;英文版翻译:Sing),短短的二十五分钟讲述了比许多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都要动人的故事。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推荐先花半个小时看完它,以免这里的观后感先入为主影响观影体验。

《Mindenki》(这是我能找到的中文字幕翻译最好的。相信看完电影之后,就会理解这里拒绝使用中文译名决不只是因为它太长【。

电影背景是1991年的匈牙利,布达佩斯,但来源于导演从一个瑞典朋友那里听到的真实故事。摄影非常美,教授给电影中光影运用的评价是“poetic”(不愧是文学教授),怀旧的气氛很浓,看完之后几乎班上每个同学的感受都是“nostalgic”。更美的是电影的声音,这并不单指配乐的出色,而是整个影片对于声音的运用是非常巧妙的,包括画面切换时用融洽的背景音完美过渡,就像串起一串珍珠那样用声音串联起整个故事。拍手游戏,跳橡皮绳,让我们惊讶的是原来这些东西并不局限于美国匈牙利或天朝,而是当时一种世界性的时代的烙印,那个年代的孩子的集体记忆。在看到电影展示的小学班上的情景和小伙伴之间的打闹时,相信每一个上过小学的人都会对之会心一笑。(对此一位在家homeschooled的美国同学的评价是:连我这个没上过小学的人都体会到了那种氛围。)这部电影还有太多可以称赞的地方,演员的表演更是无可挑剔。对我来说,最触动的是电影里孩子那种干净和纯粹的感觉。《Mindenki》让我想起《裂缝》的优美和《放牛班的春天》的温情,但是比起后两者,前者更有一种孩童的纯真。

在课上讨论,教授给我们展示了《Mindenki》的隐藏历史背景:自从二战结束,匈牙利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苏联占领驻军,1991年正是最后一批苏联驻军从匈牙利彻底撤离的时候。知道了这个背景,电影里音乐老师Erika的形象更加耐人寻味,整个故事的寓意和含义也更加深远。但是讨论的时候我们都反对纽约时报影评对这个故事绝对的政治化口吻。了解这个背景对于理解这个故事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给电影留下了更深层的蕴意和回味无穷的余韵。但是,这个故事最触动人心的部分仍然是孩子们的单纯和勇气,对朋友的忠诚。这也使得这个故事的基调和结局最终是伤感的,因为它所展示的那种孩子的纯真,的确是长大后再也回不去的世界。

我们在班上一共看了这部电影两遍,第二遍看完我没有哭成狗,但是听到我背后有同学啜泣。后来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几个朋友,大家看完都非常感慨。我们也讨论过是什么东西这样让人触动。也许是回不去的纯真,也许是那种敢于捍卫和坚持自己所相信的勇气,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做到而不能够做到的、对生活中种种不公和无奈的反抗。其中有非常微小的一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Erika老师让孩子们举手的时候,那个棕发男孩看到自己的小伙伴金发男孩举手时候的一幕情景,只有几秒钟,但是非常令人震撼,每个人都记住了——而这两个小男孩甚至不是主角,连名字都没有。为什么这一幕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都感到难以表达,甚至说不出原因。

《Mindenki》是一部非常美丽的电影,从画面、音乐到人物和感情。短短二十五分钟,它对人物的刻画是细腻的,对现实的捕捉和反映也是精准的,具有欧洲电影的特质,各方面的雕琢都精致得像一件艺术品。更加有趣的是这样一部短片电影所激发的观众的思考,从课上的交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个同学视角的不同,感受到的也是电影中完全不同的部分。有人看到公平,有人看到harmony,有人看到教育的失败与功利性,有人看到简单、纯粹与真实,有人看到集体与个人的冲突,有人看到友情,有人看到女性尊重,有人看到勇气,有人看到“这部电影不该给孩子看,因为它给孩子传递的是‘我们做什么都是最好的,不管实际上我们做的是不是一团糟’”(陈独秀同学请你站起来接受掌声),有人看到马克思主义——然而是双向的,学生或老师都可以被映射为它。《Mindenki》就像一件很小但切割精美的水晶,阳光照在上面,无论是哪一面,都会发出熠熠光彩。随着阳光和视角的变化,光彩也不尽相同,投射的也是不一样的影子,而这些争议和讨论只使它本身作为一件艺术品更有魅力。

看完《Mindenki》感触很深,欧洲电影的那种温情和孩子的干净纯粹一直在脑海里徘徊不去,当时就有了要写一个欧风短篇的想法(朋友戏称为“写遍全欧洲”,当然只是玩笑,不过西欧北欧南欧中欧东欧现在是凑齐了)。真正给了我灵感的是教授介绍的电影隐含的历史——苏联撤军,1989-1991年的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崩溃。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个人是渺小的,个人的愿望是微不足道的,掌握哪怕知晓命运的奢望都是渺茫的;而这样一个时代离我们并不很远,甚至可以说从未远去。看过《Mindenki》,再听到匈牙利的童谣《Bodzavirág》,或许会对歌声中的忧伤有更深的感受吧。

评论

热度(268)